2019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精选试题及答案

  下午茶时间可以看看考试题目呀,小编为您提供了2019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精选试题及答案,快来试试吧,看看你能考多少分呢?更多关于成考的资讯,请持续关注网站的更新。

2019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精选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删除 膻味 籼米 潸然泪下

  B.歼灭 缄默 信笺 间不容发

  C.飙升 鱼鳔 剽悍 彪炳青史

  D.血缘 戏谑 噱头 空穴来风

  2.下列各组词语屮没有_别字的一纟盖是( )

  A.鸿鹄之志 如愿以偿 以偏概全 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 自行其事 风姿潇洒 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 相辅相成 匪夷所思 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 一愁莫展 鼎力相助 面容安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座经历了数百年风雨 的古塔,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

  ②任何人都可能被别人批评和议论,但必须是 的和实事求是的。

  A.侵蚀 善意 B.侵袭 善意

  C.侵蚀 诚意 D.侵袭 诚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面对中国足球队的过早出局,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头重脚轻,连身子也情不自禁地摇晃起来。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老师和校长流动机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目标。

  B.近年来随着全国气候的变暖,深藏于滇西群山中的澄海湖的蒸发量也逐渐增大。

  C.我国将展开大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未来几年内可建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D.在雅典奥运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6.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④②①⑤③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⑤①③ D.⑤③①④②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②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A.萌动 调剂 B.涌动 调节

  C.萌动 调节 D.涌动 调剂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黎明和刘德华两人对竞争一说不以为意,都表示兄弟情仍在。

  B.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渺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精神领地,其他人不要以为凭借善良就可以随意闯入。

  C.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和”字为核心创意,既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彰显了奥运新理念,又获得了群众的好评如潮。

  D.市政府决定配合奥运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地铁建设、危旧房改造、污水处理等工程工作,加快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进程。

  10.填入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曰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鸦鸦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 。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问题。

  在当代中国人的美食追求中,鲜是一项极为活跃、极为重要的指标。然而在所有的滋味中,鲜又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的。

  关于“鲜”,《辞源》的主要解释是:生鱼,新鲜,野兽,洁、善,古民族名,少。《汉语大词典》的主要解释是:泛指鱼类,活鱼;以鲜鱼做的鱼脍;新宰杀的鸟兽肉;新鲜食物;新鲜;味美。可见“鲜”字在规范的解释中,从未被认为是一种滋味。中国古人对味的归纳 是甜、酸、苦、辣、咸。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当然,“鲜”更不是当今人们所附会理解的那种将新鲜的鱼和羊放一起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在严格的概念意义上,“鲜”始终没有进入味的类型之中,充其量也只是对美味或风味的一种泛指,一种只可意会的表述。

  对“鲜”的理解上的变化,出现在近代。特别是上世纪初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当时人们认为味精在烹调中只是起到一定的增味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可是时间一长,人们就索性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功过并存。对鲜味的确定性追求,既带来了烹饪的发展和人们饮食口味的改善,也使原本众多的美味有被“鲜味化”、同质化的危险。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损伤了自然的天生丽质,它所带来的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恰恰是烹饪和品味的大忌,审美的天敌。

  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随着用量越来越大,用途被不断扩大和强化,味精对富有个性的千姿百态的美味的颠覆越来越广泛而持久,而这一点却常被现代人忽视。尽管在当今的都市里正出现一股崇尚农家菜、田园菜的饮食新潮,但在味精家族的遮蔽下,我们再也不可能尝到真正的 田园风味了。

  11.根据文意,属于“中国传统的五味中没有鲜”的依据的一项是( )

  A.“鲜”和“五味”相比,是最飘忽不定、最难以把握和只可意会的味型

  B.从“鲜”的定义看,“鲜”最初主要泛指鱼类和新鲜,从未被作为一种味道

  C.在一些人看来,“鲜”就是将新鲜的鱼和羊一同进行烹调后产生的滋味

  D.在中国人的味觉感受中,“鲜”被用来泛指或描述食物所具有的美味或风味

  12.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甜、酸、苦、辣、咸“五味”是中国古人对滋味进行的归纳,而“鲜”则是日本民族对味型的归纳

  B.人们对“鲜”的认识出现在近代,从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的上世纪初起,“鲜”就成为了当代人的美食追求

  C.味精具有增味作用,后来人们就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D.味精在烹调中可起到增味的作用,即强化食物原来的风味,使食物原来的味道 “鲜味化”,从而成为美味

  13.依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五味中不包括“鲜”,反映了农耕时代的中国古人与当代人在美食上的不同 追求:崇尚自然,讲究本味

  B.原本只是泛指美味、只可意会的“鲜”成为了一种具体的味型,说明科学技术增强了人们对滋味的感觉能力

  C.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改善了人们的口味,随着其用途的不断扩大和强化,将使众口不再难调

  D.味精的出现和使用,再一次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超越和由此而获得的进步,都必然同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14.对于“味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味精在提升食物鲜味的同时,也保存了自然的天生丽质,但它会带来千菜一味共性化倾向

  B.作为工业社会标准化、模式化产物的味精,从符号意义上象征着我们与农业社会的告别

  C.日本人发明了味精后,人们对“鲜”的理解出现了一个明显转折,即原先宽泛意义上的“鲜”,非味型的“鲜”,被作为味型的“鲜”所代替

  D.人们将味精的味型理解为鲜味,并把所有类同接近于味精的味都统称为鲜味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问题。

  一对白领情侣长假携游,到一处近年开发出的山野景点,见到瀑布深潭,她高兴得跳起来欢呼。山风掠过,将她的草帽吹落潭中,她还没回过神来,他已经跳入潭中。捞起草帽,游回潭边,跃到岸上。她还没作出反应,周边的游客已经响起掌声,还有人说:“跟电影镜头似的!”

  他们躲到僻静处,他把上衣脱下,晾到灌木上。她说:“吓死我了。知道你要表达,可也犯不着这么冒险。”他说:“除了对你表达,其实,还有另外的内心秘密。”她狐疑了 :“什么另外的秘密?”他告诉她,掉在潭里的,是草帽。草帽是用什么做的?她随口说:稻草。他告诉她,不,是麦秸。把麦秸用水泡过,然后用双手编成辫子,他们老家的妇女几乎一年四季都会在做完别的活计后,来顺手干这个,叫做掐辫子。一挂辫子大约弯成五圈,近年来的收购价,是一挂一元钱。一个能干的妇女,一天掐辫子能出五六挂……

  她听到这儿放心了,明白他内心里,有区别于她这样城里生城里长的人的眼光和心思。草帽对她来说,不过是一种便宜的遮阳物品。可是对他来说,是他到城里来上大学以前,奶奶、妈妈、姐姐日常掐辫子变化成的产品。她引他聊得更多。他细细叙说。他告诉她,他们家乡,离交通枢纽远,历史上属于兵家必弃之地,如今则属于商家缓争之处,无山无水,开发不成旅游区,离最近的一处古迹也有百里之遥。他也曾苦苦查阅过,竟找不出自古到今各方面的名人有出生在他们那个地方的。总之,那是一处平凡、平淡、平庸的所在。但是平实之地也有平安之福,城市化的浸润离得还远,村庄虽然盖起了新房,却仍有古朴风貌。有人问城市膨胀耕地减少,为什么还有粮食吃?他说,那就是因为还有他家乡那样的存在,每年还种大片的小麦,小麦收过种大片的玉米。而大田劳作之余,妇女们就维系着久远的传统,掐辫子。

  她在秋阳下听他讲家乡,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他没想到她爱听这些。他进一步告诉她,他大学四年的费用,学费是爸爸供,生活费呢,全是奶奶、妈妈和姐姐掐辫子掐出来的。她把玩着那渐渐变干的草帽,忽然觉得,那是有生命的东西,她把草帽像宠物般拥在胸怀。

  他们原来的计划,是顺那山谷跋涉到最深处,据说那谷的尽头有更高更奇更美的瀑布,那里有开发出的农家院接待游客,在那里可以吃到若干特别的鲜鱼山蔬。但是,她提议改变行程,转而去他的老家,她说她想看掐辫子,甚至想学着掐辫子。他很高兴。他们交往并不久,这是他原来幻想过却不敢贸然提出的。是的,这个假期很长,他们完全来得及转换目的地。

  她随他前往他的家乡。绝对距离并不远,却要先坐火车,慢车站票,熬过一夜,再换长途汽车,再换三轮摩托,车载的终点是一处大集,从那大集镇再徒步一小时,才到他家那个村子。确实无特点可言,就是不多的树,模样雷同的房舍,不甚整洁的村道,一种只能以农村命名的混合气息。

  他把她引到自己家时,已经夕阳西下。一进院,不用他指点,她就看到好几个盆,有塑料盆、铝盆,还有一只陶盆,里面浸泡着大体等长的麦秸,散发出一种介于香臭之间的暧昧气息。他妈妈迎面出了屋,手臂上有几挂刚掐好的辫子,不是知道他们来了表示欢迎,她是地道的不速之客。他叫完“妈”就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她赶忙称呼“大妈”。进屋以后又见到他奶奶。姐姐已经出嫁,但就在邻村,他说明天或许就会回来见面。奶奶坐在那里掐辫子,弄明白她的身份后咧开只剩几颗残牙的嘴无声地笑了好久。她随即听见院子里鸡在拍翅狂叫,她到门边往外看,是大妈在抓鸡。那只母鸡显然一贯得宠,万没想到今天风云突变,因此拼力挣扎。他知道她的心思,怕她跑出去拦阻,就站到她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腰。她懂得,大妈听见儿子把她介绍出来时,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表情,但是此刻她那满院抓鸡的肢体语言,把她面对意外之喜的满腔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如此看重,并且以如此淳朴的形态表达出来,是她职场生活中不曾经历的。

  晚饭后和大妈聊天,才知道如今四季都有人进村来收妇女们掐好的辫子。除了去做草帽,广东那边又有盘成“黄金条”的。没多久是下元节,祭祀亡魂,要给他们烧“黄金条”。她发现东厢柴草间堆了不少废弃的辫子,大妈悄悄告诉她,那都是奶奶掐的。老人手劲不够,掐不出合格的了。可是,掐了一辈子,喜呀悲呀什么心思都掐进去了,所以不告诉人家不收,还由着老人掐……她意识到这里的妇女掐辫子其实更具有超出换钱的生命意蕴,眼睛潮湿了。

  他的爸爸是兽医,那天到外地出诊,第二天一早才回来。她和他一起站在院门外,远远看到那乡村兽医骑着自行车从白杨树下过来,她忽然想大声呼唤爸爸!”

  15.文章以“捞草帽”的惊险场景开头,起到什么作用?

  16.文中“她”对草帽的认识有哪些变化?请从第三、四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

  17.你如何理解“心里仿佛陆续注入一缕一缕的光亮”这句话?

  18.你读完本文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问题。

  一个大地震前往往会有多种动物出现异常行为反应,其中,鸡、狗、猫、猪、兔、羊、牛、 马、鼠和鱼等较为多见,蛙、蛇和鼬等也有不少的震例记载,这也许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密切性有关。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以惊恐性行为反应为主,是物种进化过程中为逃避灾 难性事件所获得的非特异性本能行为。因此,地震、火山、海啸和风暴等灾难性自然事件之前,某些动物所出现的异常行为模式是基本相似的。同时,天气变化、污染、天敌和人为扰动,及其自身的机能状态的变化,如发病、求偶、怀孕、哺乳和恶习发作等,也同样可出现类似的行为活动。地震,尤其强烈地震是小概率事件,不可能由自然选择的方式,形成某种专门对地震敏感的物种或个体,乃至某种感知地震前兆信息的特异性检测系统,更不可能产生某种反射性学习或某种经验的积累。因此,科学地排除干扰和识别真假异常是极其重要的,既可避免不必要的惊慌,也可不失去有用的前兆现象。我们之所以说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与地震有关,是指相当数量异常事件的统计概念,并非指某一起异常事件。换言之,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出现时间和地区的分布、反应强度与未来地震的三要素(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统计关系,这已被许多震例资料证实。其中,在前兆时间里,动物异常行为事件是地震的一种短临前兆现象,即主要或集中出现在地震前一天之内,也有短至几分钟的,长至数天或十几天的。

  当然有一些特殊现象是否与地震有关,还是巧合,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抚宁县坟坨公社徐庄大队。7月25日上午10时许,20余人目睹黄鼠狼成群结队从村北一堵古墙里跑出来,向村里大转移。当晚8时许,无处藏身的十余只黄鼬,绕核桃树乱转,当场被打死五只。夜间,这批转移到村里的黄鼬号叫不息。7月26日27日,这批黄鼬又从村里向村外树林里转移。这一现象在当时曾引起村里人的纷纷议论。

  事实上,唐山大地震中,有些幸存者是得到宏观异常现象的警示而逃生,并进行自救的。据震后考察,唐山地震前出现异常现象的动物有30余种,2202起异常事件。其中,有45起目睹者看到动物异常现象后认为可能要发生地震,有的采取了一定的防震措施, 如搬出屋外、转告邻居或上报有关单位等。例如,丰南县一家,主人曾经历过1970年云南通海7.7级地震,知道一点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7月27日夜间屋里顶棚上老鼠多而乱窜,感觉不对,叫醒家人随即跑到户外,没多久大地震发生,全家人幸免于难。有115起目睹者发现动物异常现象后,感到疑惑不解,在观望中或在追赶动物的过程中发生地 震。但是约80%的动物异常现象未能引起目睹者的注意,震后才醒悟到与地震有关。例如,丰南县稻地村一妇女在大地震时受重伤,临终前诉说,7月27日晚上孩子见到院内老鼠乱跑,说可能有地震,要搬出屋外住,自己没有理眯,反而责怪孩子乱说,大地震时孩子不幸遇难。这充分表明,普及地震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念之差就可能会危及到 生命。

  1976年松潘7.2级地震,与汶川同属于龙门山地震带。但是松潘地震前,动物异常等宏观前兆现象,在空间展布上,沿龙门山断裂带“三起三落”,逐步向震中迁移。宏观异常的三次高潮期分别为6月5曰至7月3日主要在该断裂带南端的大邑、天全和宝兴一带,7月4日至28日主要在该断裂带中部的灌县、绵竹一带,8月2日至8月14日北移至震中附近的北川、江油等地。这不仅为松潘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提高地震区广大群众抗震防震的警觉性。

  19.关于“地震前的动物异常行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以惊恐性行为反应为主要特征的异常行为

  B.是动物由自然选择的方式形成的某种专门对地震产生敏感乃至某种感知地震前兆信息的特异性检测系统

  C.是某些动物所具有的一种非特异性本能行为

  D.是物种进化过程中为逃避灾难性事件所获得的非特异性本能行为

  20.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动物的异常行为是地震前兆的决定因素”的一项是( )

  A.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时间与未来地震的发震时间有关

  B.屋里顶棚上老鼠多而乱窜、黄鼠狼成群结队大转移、无处藏身的黄鼬绕核桃树乱转

  C.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反应强度与未来地震的震级有关

  D.动物异常行为出现的地区与未来地震的发震地点有关

  2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我们所说的地震前动物异常行为事件与地震有关,是指相当数量异常事件的统计概念,也即从大量的“偶然事件”中总结出的“一般规律”,并非指某一起异常事件

  B.地震的短临前兆现象,指的是动物异常行为事件在前兆时间里主要或集中出现在地震前一天之内,也有短至几分钟的,长至数天或十几天的

  C.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前一些动物出现的异常行为现象完全与地震有关,不是巧合,不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D.发现动物异常现象后,不是积极采取一定的防震措施,而是感到疑惑不解,在观望或在追赶动物的过程中消极等待地震发生,是由于缺乏动物震前预兆知识造成的

  2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动物地震前的异常行为的是( )

  A.唐山大地震前,7月25日上午10时许,20余人目睹黄鼠狼成群结队从村北一堵古墙里跑出来,向村里大转移

  B.7月26日27日,这批黄鼬又从村里向村外树林里转移

  C.丰南县稻地村一妇女在大地震时受重伤,临终前诉说,7月27日晚上孩子见到院内老鼠乱跑

  D.1976年松潘7.2级地震,与汶川同属于龙门山地震带。但是松潘地震前,动物异常等宏观前兆现象,在空间展布上,沿龙门山断裂带“三起三落”,逐步向震中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曰。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赧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注】①某:我。②甃结:砖块建筑。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3.请找出文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句子。

  2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

  2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6. 第一、二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暮春时节的景物?

  27.第三、四两句描写什么情景中的所见所闻?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晓至湖①上

  历 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2)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2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9.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分享

热门关注

2019年成人高考政治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七)

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政治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六)

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政治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五)

成人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政治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四)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政治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三)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9成人高考《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4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成人高考《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14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成人高考《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10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成人高考《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7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9成人高考《语文》预习试题及答案5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