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考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成人高考对于社会上工作的人员来说,最大的优势是他们不仅可以一边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余的时间来学习基础知识,又可以一边提升自己的学历,等到学历一提升成功的话,那么社会上工作的人士就可以游刃有余了,可以从公司跳槽到更好的公司,一起来试试小编为你准备的2019年成考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希望能帮助到你。

2019年成考教育理论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A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300多年后,西方的第一部教育著作——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问世。

  2.在教育发展过程中,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代表的学派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C 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有: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3.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A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存在人类社会,教育就存在。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育的职能决定的。

  4. 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B “美育”一词是德国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美学书简》中首次提出使用的。他认为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

  5.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而颁布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D 1922年,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6.在教育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会发生。教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做出正确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些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域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A 创造性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其他劳动所体现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上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机智”。

  7.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C 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

  A.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B.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C.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D.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A 巩固性原则是对中外教育经验的总结,如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也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和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

  9.运用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选好示范的榜样

  D.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

  D 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它的关键在于创设特定的“情境”,这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精细而复杂的工作,对教师的事业心、教学艺术、教育机制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0.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

  D.成绩评定

  B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11.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C 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主要用于评定在一学期、一学年或某个学习课题结束时,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这种评价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划分等级。我国现行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就是终结性评价。

  1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与其他教师处好关系

  C.认真执行校长指令

  D.教好课

  A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总的来说,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如果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一致,则这两个国家的教育就完全一样。

  错误。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自身的继承关系,也称教育的继承性。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14.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错误。

  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

  教育主要受以下四方面规律的制约:

  (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6.简述教师的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7.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做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做法进行评述。

  (1)这一做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

  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

  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

  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5)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皮亚杰

  B.马斯洛

  C.弗洛伊德

  D.铁欣纳

  A 皮亚杰是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由马斯洛与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造。弗洛伊德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心理学的著名代表人物是铁欣纳。

  20.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见风流泪

  D.尝梅生津

  B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由抽象概念和符号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是“梅”这个词作为条件刺激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2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圈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B 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3)对象的活动性;(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

  22.根据新的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指向另一种活动或对象,是注意的哪一种品质()

  A.注意的分配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选择

  D.注意的转移

  D 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主动把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到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注意品质。灵活而又正确的转移,是高效率的基础。

  23.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之为()

  A.表象

  B.记忆

  C.联想

  D.想象

  B 记忆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以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

  24.某人在面对问题时,善于把握事物方方面面的关系,全面地分析问题,这体现了他思维品质的()

  A.深刻性

  B.广阔性

  C.逻辑性

  D.严谨性

  B 思维的广阔性指思路广泛,善于把握事物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善于全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25.基本的情绪分类可以将情绪分为四种,下列哪一个不属于基本的情绪分类()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嫉妒

  D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一般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基本形式。

  26.班杜拉于1997年提出一个新概念,用于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强化),而且受“人对结果的期望”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这一概念对应的理论是()

  A.动机的诱因理论

  B.动机的认知理论

  C.自我效能理论

  D.成就动机理论

  C 班杜拉提出的新概念,即“自我效能”。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27.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是智力技能形成哪一阶段的特点()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内化

  D.原型启发

  A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这一阶段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准备阶段,可以使学生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8.人的能力有“早熟”和“大器晚成”的表现,这反映了能力哪一方面的差异()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遗传素质的差异

  B 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能力表现的早晚,一般可分为:能力早熟、能力晚熟、一般发展。人的能力除“早熟”外,还有“大器晚成”的现象,即有的人的才能一直到很晚才表现出来。

  29.“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是指人格的哪一种特点()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功能性

  D.整合性

  B 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的稳定性。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点一旦形成,就相对稳定下来了。

  30.当一个人的外表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是()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B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外表的吸引力有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他(或她)的其他一切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外表缺乏吸引力,那么对他(或她)的其他特征的评价也会更糟。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试卷或其他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错误。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32.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斗争是双趋冲突。

  错误。

  趋避冲突,又称为接近—回避型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什么?

  (1)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

  (2)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

  (3)常有“灵感”出现;

  (4)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相结合;

  (5)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

  34.智力技能的培养有哪些要求?

  (1)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2)有效地进行分阶段练习:

  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③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④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35.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如何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意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推荐阅读:

  2019年成考高起点英语精选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民法精选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英语》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综合提升试题及答案

  2019年成人高考高起点史地综合基础练习及答案1

分享

热门关注